Menu
当前位置 > 首页 >新闻中心 >新闻 2016-2017

术中低体温的诊断标准

2025.04.09 / Wednesday

术中低体温的诊断标准

 

术中低体温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核心体温的测量值,结合权威医学资料及最新专家共识,临床上常通过测量直肠、食管、鼓膜、膀胱等部位的温度来反映核心体温,其中直肠温度是常用的监测指标之一。在手术过程中,若测得这些部位的温度低于36℃,即可诊断为术中低体温。

核心体温界定

通过测量人体核心部位(如肺动脉、鼓膜、食管、鼻咽、直肠或膀胱)的温度,若核心体温<36℃,即可诊断为术中低体温。

轻度低体温:35.0℃–35.9℃

中度低体温:34.0℃–34.9℃

重度低体温:≤33.9℃(可能伴随意识障碍、瞳孔变化等严重症状)

临床监测要求

需采用高精度监测设备(如一次性体温探头、食管测温探头、一次性测温专用导尿管等)动态测量核心体温。

监测应贯穿整个围术期(术前、术中、术后),尤其关注麻醉诱导后1小时(体温下降最快阶段)。

《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(2023版)》:明确核心体温<35.5℃与心血管事件、手术部位感染等不良结局相关,强调动态监测和分层管理。

美国麻醉护士协会(ASPAN)标准:低体温定义为核心体温<36℃,需结合症状(如寒战)综合判断。

术中低体温的诊断以核心体温<36℃为核心标准,需结合患者个体因素、手术操作及环境综合评估。通过精细化体温监测和预防性保温措施,可有效降低低体温发生率及其并发症风险。



新闻中心

skype